所謂帶糖色的和田玉,其實就是糖玉。糖玉雖然是和田玉中的一大類,但在和田玉市場,它的知名度并不算高。很多聽過糖玉的人,也是停留在記住名字的階段,并無過深的認識。有感于此,今天我就帶大家全面認識糖玉。
關于糖玉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,說法不一:有說是原生的,也有說是次生作用形成的??傊?,它受某種物質浸染而形成紅褐色(有黑色,也有麻色),因其顏色像紅糖,所以被形象地稱之為糖玉。糖玉內部主體部分,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肉,主要是白玉或青玉(也有黃白的),因受浸染程度不同,糖色的部分也不同,糖色的厚度在幾毫米到幾十厘米不等,通常附著在肉的表層,也有將肉色包裹起來,呈過渡關系。
和田玉糖玉形成于白玉、青白玉、青玉山料的外圍帶附近,主要是屬風化作用的產物。一般大塊的和田玉山由內到外圍的顏色是過渡漸變,逐步加深的,可從淺黃色過渡到外層的褐紅色。作假的糖玉,顏色主要浮于玉體表皮。
新疆和田糖玉,糖色呈咖啡色,存在于山料、山流水料、籽料、戈壁料等。多以山料為主,主要產自葉城和且末。山料在油脂性、細膩度方面不如籽料,色澤也較為暗淡,不鮮艷。一般情況下,糖料的價格低于純色玉料,當然具體的玉質也是影響價格因素。若在后期雕琢中能善加利用其顏色,價值也多為不菲。
和田帶糖籽料油脂度較高,介于若羌且末糖料和葉城俄羅斯糖料之間,比較細膩,但不及和田白籽料細膩,最大區別是糖與白的界限不明顯,糖色較淡,而且有由深到淺的漸變過程。
和田籽料本身就比較稀少,帶糖籽料則更為稀少,雖然其細膩度不及白玉籽料,油脂度不及若羌且末糖料,白度不及俄糖料,水頭不及青海糖料,但潤度卻居于各種糖料之首,故而其經濟價值也是糖料中較高的,所制作的玉件也是很耐把玩,越盤越油潤。
總之,收藏糖玉時不要貪品種多,而是追求其品質。顏色好、玉質好、脂分高、水頭足、細度好、溫潤度好的糖玉應是收藏者追求的目標。
優質的糖玉,價格同樣不菲。在優質白玉日漸匱乏的今日,可以預見的是,糖玉必將受到更多的關注,價格也將節節攀升。如果你看到一塊優質的糖玉,可不要輕易錯過了。